西北王胡宗南,在随蒋介石赴台后,下场

胡宗南,字寿山,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出生于年5月12日,去世于年2月14日。4个月后,年6月9日,胡宗南遗体被葬于台湾阳明山,依其生前所愿,陵墓依山海而筑,以便于他的灵魂能够望见遥远的故乡。

胡宗南生前曾被誉为“西北王”,在黄埔生中创造了多个 ,又是蒋介石的小老乡,可谓风光无限。但是,他的从军之路却有着双重的偶然。

一,

胡宗南祖籍浙江省镇海县,7岁时随父亲迁居到了浙江省孝丰县。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胡宗南自幼勤奋好学,8岁读私塾,13岁考入县立高等中学,16岁升入湖州公立吴兴学校,以 名的成绩从吴兴中学毕业。

毕业后,胡宗南回到了县立高小教书。从教四年后,他在竞选校长中因是过江人而败于祖籍孝丰的竞争对手,再加上对父亲包办婚姻的不满,于是便负气离家出走,在上海的一个同学家中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恰巧当时广东黄埔军校 期招生,于是胡宗南便萌生了弃笔投戎的念头。

年2月,胡宗南南下广州应考黄埔军校。可惜的是,胡宗南在体检之后被淘汰了。因为胡宗南身高不足一米六,检察官认为他缺乏做一名革命军人的体魄。被拒门外之后,胡宗南暗自伤心,一个人在校门口徘徊良久,也是在这个时候,廖仲恺发现了他。问明情况,廖仲恺见其投军心切,便亲笔写了一张便条交给他,便条上写着:国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只要成绩好,身体健康,个子矮一点是不应该不录取的。在廖仲恺的帮助下,胡宗南顺利参加了考试并被破格录取,编入了军校第二大队四分队。

年春,胡宗南在黄埔军校 期毕业后,被分派到教导一团三营八连任见习少尉,旋即随黄埔学生军参加 次东征。其间的棉湖战役,便是他参加的 次大规模战斗。在此次战斗中,他指挥着两挺机关枪掩护学生军作战,表现英勇机智,以军功晋升上尉连长,不久晋升 师第二团第二营副营长。

至此,胡宗南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之后的日子里,胡宗南凭着自己的能力不仅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还成为了他眼前的“红人”,在中原大战结束之后,他已晋升为 师中将师长。

之后,胡宗南开始对 师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 师本是刘峙的发迹之地,有不少军官是保定军校毕业生,与刘峙关系密切。胡宗南毫不客气地加大清洗。经过多次整顿调整, 师团以上的军官很快成为清一色的黄埔出身,保定军校出身的军官被清洗一空。而中、下级军官,由于连年混战伤亡极大,随时补充的也多为后期的黄埔学生。

就这样,胡宗南以 师为基础,逐步形成了黄埔系中的所谓的“少壮派集团”。

二,

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胡宗南忠实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策略,对日本侵略者据不抵抗,而是调转枪口,对红军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围剿”。

年5月,蒋介石出任鄂豫皖三省“剿共”总司令,胡宗南的 师被编为右路军第三纵队,参加“围剿”大别山的红四方面军,经桐城、舒城、攻克六安、霍山两县。胡宗南趁红军兵力分散之机,将红军第十师和第十二师拦截包围在河口镇以东地区,使红军伤亡很大。河口镇一战,令蒋介石十分满意,称赞 师“能攻会战”。

当红四方面军于6月向西北突围时,胡宗南与肖之楚、黄杰等率几十万大军尾追、拦截,与杨虎城部将红军压缩在了漫川关。当时,胡宗南自信极了,扬言在这里让红军吃点苦头。但令其没想到的是,徐向前、许世友等几经拼杀,竟然冲破防线,进入了四川的大巴山地区。胡宗南当即带部狂追,一直追了三千里,到了川陕鄂边界。

正当胡宗南准备穿越大巴山入川“剿共”的时候,四川的大小军阀做出了强烈反应。四川历来军阀林立,各自为政,岂容中央染指,因此拒绝中央军入川,夸口红军的事情由他们来解决。而事实上,连国民党精锐都消灭不了的红军,川军又奈何的了呢?红四军趁机又在川西北建立了新的根据地。胡宗南进退两难,只好将部队转移陕西汉中一带。

此后,胡宗南“围剿”红军屡屡受挫。尽管如此,但因他的卖命,还是得到了蒋介石的宠信。年1月,胡宗南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督察委员,这也标志着黄埔势力开始进入中央决策机构。次年4月,胡宗南被任命为 军军长兼 师师长。

升任军长后的胡宗南踌躇满志,野心勃勃,自以为能在其“清剿”的陕甘宁边区置红军于死地,可事实上是他想多了。胡宗南部在与胜利会师后的红军曾多次交锋,但都损兵折将。其所部年11月20日侵占山城堡,不料钻进了红军的伏击圈。21日,红一师、红二师、红四师发起猛烈反击。经过一昼夜的激战,胡宗南的两个团被全部歼灭。

山城堡一役,是胡宗南自“剿共”以来 次遭受如此惨败,对其打击沉重。而正当他再次准备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的时候,年7月,抗日全面战争爆发了。此后,胡宗南奉命增援沪淞会战,先后在宝山、杨行、刘行等地抗击日寇。其间,胡宗南部扩充为十七军团,胡宗南升任为第十七军团团长。

尽管胡宗南打鬼子不多,但由于肩负特殊使命,所以倍受蒋介石青睐,平步青云,至年,胡宗南又被提升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当时,胡宗南指挥的正规部队约有40个师,连直属部队计45万人左右,且不包括警察、宪兵、地方团队。作为第八战区的副司令长,胡宗南的实权已大大越过了一般司令长官之上,成为了西北地区国民党 统治者,赫赫有名的“西北王”。

三,

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胡宗南亲自到郑州接受无条件投降。由于胡宗南在抗战期间积极反共,“功勋”卓越,10月3日被晋升上将军衔,10日被授予胜利勋章。使他成为了黄埔学生中最早也是 一位在去台湾前就获得上将军衔的将领。

蒋介石在调兵遣将,做好全面内战准备之后,于年6月下旬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全面内战。胡宗南受命抽调主力部队,以“高度机动,急速围歼”的策略,企图一举消灭人民武装。面对强敌,中原人民解放军采取了“立即突围,愈快愈好”的策略,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此役之后,胡宗南曾在日记中写道:“此次剿匪计划完全失败。”

但骄横一世的胡宗南,不甘心失败,自以为他全套美式装备的 师所向 。9月初,蒋介石命令胡宗南进兵晋东南,与山西阎锡山部队配合“肃清”解放军太岳兵团。此次是胡宗南亲自出陕 仗,其对手是黄埔一期的同窗陈赓。

9月11日,胡宗南的“天下 师”进占临汾,被陈赓、谢富治大军包围。晚7时, 师正待宿营,突然枪声四起,未过12点,战斗已经结束,这支“ 劲旅”被全歼,师长黄正诚被俘。 师的被歼,对胡宗南来说,不但是当头一棒,而且还敲响了胡宗南军事集团走向灭亡的丧钟。

年2月,蒋介石因“全面进攻”屡遭失败,便集中兵力,改为重点进攻陕甘宁和山东两大解放区。严令胡宗南夺取延安。3月14日,胡宗南率部兵分两路,大举进犯解放区,并向蒋介石保证:“三日内拿下延安。”

但是,安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一项对他的弹劾文章见诸台湾与香港的各大报端,一时间舆论大起,谴责声铺天盖地,一种压人的气势向胡宗南袭来。原来,台湾政府当局中的许多人不肯放过胡宗南,认为是他丢失了西北、又丢失了西南,要求追究胡宗南的责任。

蒋介石收到“捷报”后,由于求胜心切,将错就错,派出一帮御用记者,前往参观报导,杜撰不存在的事实,吹嘘所谓胜利。为此,蒋介石回报贺电,并授予胡宗南二等大绶云麾勋章一枚。

胡宗南侵占延安空城后,始终侦察不出西北解放军主力的动向,而自己10余万军队的粮食弹药补给却成大问题。由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和打击中共首领机关心切,胡宗南盲目派出两个兵团向延安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大扫荡,结果不仅无功而返,而且致使第三十一旅于3月23日在青化砭被西北野战军全歼,旅长李纪云被俘。

胡宗南认定解放军主力在延安东北方向,吸取青化砭失败的教训,采取蒋介石制定的“方形战术”,向延川、清涧扫荡。面对强敌,西北野战军以少量兵力牵住敌人的鼻子走来走去,主力部队却潜伏在相反的方向待机。之后,胡宗南部于4月16日在羊马河又遭到了西北野战军的攻击,致使一三五旅被全歼,代理旅长麦宗禹被俘。

首败青化砭,再败羊马河,不仅使胡宗南两月内完成陕北“剿共”任务的计划破产,而且颓势一发而不可收拾。5月7日, 六七旅在蟠龙被全歼,旅长李昆岗被活捉;8月22日,胡宗南的整编第三十六师在沙家店全军覆没;10月4日至10日,守备清涧的整编第七十六师被全歼,师长廖昂被俘。至12月,陕甘宁边区大部分被解放军收复。

年2月,解放军重兵包围关中的咽喉要地宜川,胡宗南急令刘戡率二十九军支援,行至瓦子街时,便遭遇伏击,两天激战,整编第二十九军被全歼,中将军刘戡见战无援兵,退无可退,于绝望之中 了。此战失败,对胡宗南心理平衡影响极大,实力远在一般国民党军队整编二十九师被解放军消灭的事实,使胡宗南再也不敢和解放军对阵了。4月21日,胡宗南率部撤出延安,延安解放。

四,

延安解放后,随之而来的是全中国的解放。蒋介石在解放战争失败之后退守台湾,胡宗南也随之而去。

胡宗南赴台后已经一无所有了,没有兵马,没有地盘,只剩下“总统府战略顾问”这么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衔。胡宗南心灰意冷、精疲力尽。他在台北办完公事后,就到台湾东部的花莲海滨休养。这里背山靠海,坏境清幽,实在是修养身心的圣地。

但是,安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一项对他的弹劾文章见诸台湾与香港的各大报端,一时间舆论大起,谴责声铺天盖地,一种压人的气势向胡宗南袭来。原来,台湾政府当局中的许多人不肯放过胡宗南,认为是他丢失了西北、又丢失了西南,要求追究胡宗南的责任。

紧接着,年上旬,台北政府的“监察院”中72岁的李梦彪领衔,联合了46名“监察委员”,联名向“监察院”提出对胡宗南的弹劾。当时各报上的文章,便是李梦彪等人投发的。

与此同时, 政府正在开展一场“整肃失职军政官员”的运动。胡宗南的黄埔一期同学、担任过胡宗南部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的李延年,在福州绥署副主任时因失守平潭岛,与七十三军军长李天霞一道,被蒋介石以“擅自撤退,有亏职守”下令扣押,交付“军事法庭”审判。

一时间,台湾杀气腾腾、风声鹤唳。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南读到李梦彪的弹劾文后,吓得大汗淋漓,立刻从花莲休养地赶回台北,借住在汤恩伯的家中。

此时,胡宗南的一些亲友故旧、幕僚下属也都在四处活动,托人找关系为胡宗南部消灾减难。有人找到李梦彪等提案人,请求为其撤销原案。但李梦彪不但不买账,而且因上门求情者众多,不胜其烦,干脆写了一张纸条贴在其住处的门墙上,曰:“贵客光临,如有为胡宗南作说客者,请缄尊口,以免鄙人开罪。”

此路不通,只好另辟蹊径。他们想到以民意代表对民意代表,并说动一些“立法委员”,由颇有声誉且是律师出身的江一平领衔,声称有张鸿烈等人署名,联合上书蒋介石与陈诚,为胡宗南部“辩诬”,列数了胡宗南种种艰难和业绩,把胡宗南这个丧师失地的败军之将美化一番,要求“行政院”爱惜人才,免其议处。

陈诚在大陆时虽与胡宗南争宠夺势,嫌隙甚深,但此时对胡宗南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与蒋介石商量后,将弹劾案交“国防部”处理。“国防部”则采取拖的策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得出四个字结论:应面议处。

至此,胡宗南总算躲过一难,悬挂已久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之后,胡宗南开始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胡宗南的家庭生活也是一波三折。

五,

胡宗南先后结过两次婚,早在弃笔投戎之前,在孝丰小学教书的时候,他就同孝丰县城有名的美女梅秀棠结为夫妻。当时胡宗南是孝丰有名的才子,两人可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但胡宗南封建意识浓厚,因梅秀棠私自出去看戏,便认为其不守妇道,对梅秀棠渐渐冷落。后来胡宗南弃笔投戎,官越做越大,对梅秀棠也越发看不上眼,以致多年不曾回家,梅秀棠也因此抑郁而死。

梅秀棠去世后,胡宗南很长一段时间孤身一人,国民党要员以及其同僚部署都以为他未曾娶妻,纷纷表示关心,并主动为其介绍对象。胡宗南升任 战区司令长官后,陈立夫出于政治的考虑,准备把宋美龄的外甥女、孔祥熙的二小姐孔令伟介绍给胡宗南做太太。尽管胡宗南个头不高,但当时战绩赫赫,在蒋介石面前大红大紫,可谓是前途无量。

胡宗南知道,娶了孔二小姐,更有了与陈诚抗争的资本,对蒋介石夫妇特别是宋美龄来说,外甥女自然比干女儿要近一些(陈诚娶了蒋介石夫妇干女儿谭祥)。但胡宗南还是对孔二小姐做了一番了解。胡宗南与戴笠关系甚好,便将此事告诉了戴笠。戴笠一听,立刻表示反对,说孔二小姐行为不端。也是因为戴笠的原因,胡宗南对孔二小姐也先入为主,有些反感。

其实戴笠反对胡宗南和孔二小姐在一起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有意撮合胡宗南和他的秘书兼同乡叶霞翟。在孔二小姐之前,戴笠就已经介绍两人认识。叶霞翟比胡宗南小10岁,长得秀丽端庄,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可谓是才貌双全。

胡宗南 次见到她时也很满意,可是有意当时抗日战争爆发,此事也就拖了下来。而不久后,叶霞翟也赴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不过这期间两人的联系没有断。就这样断断续续联系了10年,终于年3月,两人结为百年之好。

婚后因战事紧急,胡宗南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时间陪伴娇妻,到台湾后两人也是聚少离多,但叶霞翟对此没有丝毫怨言,只是默默地在家中操持家务、抚养儿女,闲时便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后来还成为了台湾的知名女作家。

胡宗南败逃台湾之后,虽然朋友故旧不少,但家庭中却很冷清,除了妻子儿女再无他人,父母兄弟无一人去台。胡宗南身居高位多年,不消说关照家人亲戚,他甚至连家人都不肯见。

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胡宗南升任 军军长后不久,军队驻在徐州,他的父亲闻讯后,特地从孝丰老家赶往徐州去看望儿子,在胡宗南的司令部门口被卫士拦住。他自报家门后,卫兵一听是军长的父亲,连忙进去报告。不料,胡宗南却面不改色地说:“这个人我不认识,叫他回去。”

卫兵出来后回报其父,其父一听十分诧异,只好强压住火气对卫兵说:“他是我的儿子,我是他的老子,他怎么会不认识我呢?你再去对他讲。”卫兵不敢怠慢,再次进去报告,这次胡宗南翻脸了,怒斥道:“哪里来的混账老头,这样无赖,把他撵走!”随后,他悄悄安排一名心腹副官跟踪他的父亲,等副官回来报告他父亲住在哪个旅店后,他才换上便衣去旅店看望父亲。

走进旅店,见到父亲,胡宗南说:“以后你不要随便到司令部找我,现在给你块钱,你快回家去吧!”听到这话,胡宗南父亲顿时火冒三丈,大骂儿子不孝,一怒之下,钱也没拿,找孝丰老乡借了些盘缠回家了。从此,他只当没生过这个儿子,一直在孝丰居住,直到得了病不治而亡。

年,胡宗南66岁了,多年的军旅生活使他身体很好,很少生病。然而到了这年7月,他渐渐感到身体不适,经常咳嗽不止,身体也总是疲乏无力。一开始他不以为意,像过去一样读书治事。后来病势加重,他才请来医生诊治。

经过医生的检查,发现胡宗南血脂肪过多,兼有血糖溢量等不正常情形,这是高血压、糖尿病的症状,医生就让胡宗南注意饮食,尤其要忌糖、忌肉类。胡宗南在生活上一直有意刻苦自厉,在饮食上更从不讲究,听到医生这样讲,他便从此不沾糖类和肉类,每天仅以蔬菜水果果腹。几个月以后,胡宗南消瘦了不少,但精神仍健。

直到年11月的一天,胡宗南前往参加在台北举行的“战略顾问委员会”会议,刚上到二楼,顿感体疲力乏,再也上不去了,就托人请假而归。胡宗南性格素来好强,到家中也不提此事,所以家中无人知晓。

年2月7日,胡宗南住进了台北“医院”。很快,胡宗南病重住院的消息惊动了台北党政要人与其亲朋好友,来医院看望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胡宗南住院第二天,蒋经国便前来看望,紧接着,蒋介石也来了。

蒋介石离开病房后,就到另一间屋子里召集主治医生询问详细病情,并吩咐医生用心医治,之后匆匆离去。蒋介石走后,叶霞翟回到胡宗南床前,胡宗南医院的情形,叶霞翟一一告诉他,胡宗南听后,苍白的脸上竟然泛起红润的光泽,可见他对蒋介石是多么地死心塌地。蒋介石的看望使他在之后的几日里心情愉悦,病情也大为好转。13日晚,胡宗南很早就入睡了,这天叶霞翟因大儿子胡为真生病发烧,回家照应,由胡宗南过去的部属袁学善留在病房中看护。

14日凌晨3时许,睡梦中的胡宗南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一双手高高举起。袁学善呼之不应,按其高高举起的手臂时,已经硬硬的不能弯曲,他赶忙按铃召医生来,医生立即为胡宗南注强心针并用氧气罩,叶霞翟闻讯后急忙医院,可此时胡宗南已进入弥留状态,终无一言。3时50分,胡宗南死于心脏病,享年66岁。

2月16日,台湾当局组成了“胡宗南治丧委员会”,以国民党的两位军事元老、“战略顾问委员会”正、副主任何应钦、顾祝同担任治丧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台湾当局军政大员,以胡宗南的好友、同学、部属共40余人为治丧委员会委员。

第二天,胡宗南的悼念会在台北市极乐殡仪馆举行,前来吊唁的有台北各界人士0多人。蒋介石为胡宗南颁赐了“功著旗常”的挽额,又与“行政院长”陈诚一道颁发了第号旌忠状以“永垂式范”,并追赠胡宗南为“一级上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