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源
自然景观给人无尽的审美愉悦,例如山岳的雄伟或陡峭,江河的奔腾或浩渺,湖泊的大气或精致。壮观的黄河壶口瀑布,它既是“目遇之而成色”的奇观所在,还是“耳得之而为声”的听涛之地。
壶口瀑布东西宽不过五十米,左岸为陕西省宜川县,右岸是山西省吉县,想感悟、品味完整的壶口,要分别去到吉县和宜川,右岸吉县可倾听涛声,左岸宜川可欣赏雄姿。
我以朝圣般的虔诚,从吉县一侧走上由一块块赤褐石头铺排成的河床,走向河床中间的壶口。天崩地裂般的“轰隆”声传来,我走到了壶口岸边,只听爆裂涛声,一时间看不到瀑布的影子。
一团团黄色水雾扑上身,透过弥漫眼前的雾气,我睁大眼睛,才看见一股滚滚巨流,裹挟着砸进“壶口”。那壶口望之似乎深不可测,那飞瀑入壶的气势令我眩晕,震耳欲聋的响声,亦令我身心惊颤。
我干脆找块岩石坐下,沐浴着茫茫水雾,双目微闭,全神贯注,开始听涛。我立刻感觉到我周围的世界,完全被声响笼罩,如雷霆震荡,如鼓角齐鸣。我想象着这壶口其实是舞台前乐池,这如罡风呼响的其实是一首经久不息的交响乐,是一首用大自然的声音和旋律谱写而成、没有休止符的黄河大合唱。
飞瀑的喧腾,令我热血澎湃。但我从它震撼天地的涛声中,还听到了它细微的诉说:它诉说着源自青藏高原不改的初心梦想;它诉说着进入黄土高原后的艰辛曲折;它诉说着即将冲出壶口、龙门,冲出峡谷浩荡于中原大地的豪迈情怀。我的思绪被它的旋律搓揉着。渐渐地,我听出了我自己对壶口瀑布的理解,听出了自己人生历程中的困惑、迷茫,奋发、昂扬。
有音乐家借助它激越了旋律;有文学家借助它激昂了文字;有更多摄影家借助它灿烂了底片。此时此刻,夏日阳光强烈刺目,无遮无挡投射在赤褐石质河床上,大地被烤得炙热。我不得不从迷离雾气中起身,依依不舍离开壶口、离开吉县。并期待有一天去到壶口瀑布的另一边陕西宜川,从另外的角度感悟它的风姿。
机会,在两年后的十月来临。我终于来到了壶口瀑布宜川县的这一侧。
正午抵达时,太阳高挂于天际,光芒透过云隙照在赤褐色河床上,似有暖意升腾。此时其他江河已是山寒水瘦,而黄河水流却甚为丰盈。果然,此处观壶口瀑布,其雄姿不同凡响。
站在壶口高高的岸沿,放眼壶口上方黄河之水,但见三百米宽河面波涛不兴,平静自在地流淌。它从遥遥北方顺着壮阔晋陕大峡谷逶逦而来。其上,可见淡淡雾气如飘逸白练,气象既秀美又庄严。
到了壶口上沿,河道急遽收窄到只有五十米宽,巨大水流一下子跌落进三十多米深的壶底。落差使得河水飞流直下,漩涡激荡。
贵州黄果树、广西德天等地瀑布,皆一袭清流挂下,俊秀多姿飞珠溅玉。壶口瀑布则浑黄如染,浊雾升腾。别处瀑布多有青山绿树掩映,似洒脱矫健的行者,壶口瀑布则从两岸光秃、河床坚硬的赤褐岩石上跌落,如艰难负重的耕者。别处瀑布顺风顺势,颇显轻松悠然,壶口瀑布则奔流在危石耸立、峭壁成岸的大峡谷中,开道夺路,其情态湍急、不安和焦灼。
这样的壶口瀑布,偏生出奇妙彩虹。它弯曲成弧,横跨两岸,是一道衔接山水、天地、心灵的彩虹桥。这道拱天彩虹,彰显了壶口瀑布豪迈之外还有浪漫无羁的特质,令它显现出别样情致。
自宜川返回的汽车,颠簸在黄土高原的波峰谷底,令人昏沉欲睡,我的耳旁却一直回荡着“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的歌声。我想,壶口瀑布已不再是一处简单的风景,它已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象征。无论何时来到此地,心灵都可以得到鼓舞寻到寄托。它永无休止的咆哮,能将藏匿在我们心底里的杂音荡涤净尽。这是壶口瀑布的魅力,这是黄河内涵的丰富和包容。
我离黄河愈来愈远,离壶口瀑布愈来愈远;远离了激涛的喧嚣,也远离了横亘大河之上的彩虹桥。可它们在我心中留下的回响和回味,一生都在。
本文刊发于年11月25日10版
编辑:河南日报文旅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