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405/4603785.html
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平原之东北隅。北靠宜川,西临黄龙,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乡宁、河津、万荣县相望,南与本省合阳毗邻。
夏、商时期,韩城属雍州,以“龙门”代称。西周称韩(侯)国,后为梁(伯)国。春秋战国称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前)更名夏阳,始有建置。隋开皇十八年()始称韩城县。唐肃宗乾元三年()改称夏阳,昭宗天祐二年()更名韩原县。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复名韩城,延续至今。年3月24日解放。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县级市,属陕西省渭南地区所辖。年2月和年12月先后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为乙级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春秋
晋献公二十三年(前),骊姬作乱,公子夷吾出奔梁(伯)国。二十六年(前),献公卒。秦穆公派百里奚领兵送夷吾回晋,立为晋惠公。
晋惠公六年(前),晋兴兵攻秦,秦穆公拜丕豹为将。九月,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秦穆公俘晋惠公。十一月,放晋惠公回国,晋将河西地割给秦,并以太子圉[yǔ](日后的晋怀公)为质于秦。
秦穆公十九年(前),梁(伯)国君大兴土木,致使民怨沸腾,被秦国乘机灭掉。
晋灵公四年(前),晋发兵攻秦,夺得少梁(韩城芝川镇一带)。
晋景公十四年(前),梁山崩,壅塞黄河,三日不流。之后又在战国时期,魏文侯二十三年(前),黄河岸崩,壅[yōng]于龙门。
战国
秦厉共公二十年(前),黄河龙门段三里许,水色变赤。魏文侯七年(前),该处又连续三日水色变赤。
魏文侯元年(前),魏国公卜夫子子夏(其先世为卫国人,曾为魏文侯师),设教西河(本市城西南原有西河村,并有子夏庙),广授生徒。西泽、下干谷、河渎村卜姓居民,为其后裔。
魏文侯十三年(前),魏使公子攻占秦邑繁庞城。
秦灵公七年(前),秦与魏战于少梁。
秦献公二十三年(前),秦与魏战少梁,俘魏太子申及将公孙痤[cuó],夺取繁庞城。
秦孝公八年(前),秦与魏战于元里,斩首七千,夺取少梁。
魏惠王九年(前),筑长城(本市城北村至城后村尚有遗址)。
秦惠文王八年(前),魏以河西地少梁献秦。十一年(前),秦将少梁更名为夏阳,置邑。
西汉
汉高祖二年(前)八月,魏王豹(魏豹,魏景湣王之子)反汉,大军驻蒲坂,封锁黄河渡口临晋关(陕西大荔朝邑镇东)。汉高祖派韩信进击,韩信派兵佯攻临晋,暗中从夏阳渡(芝川口)用木罂缶[yīngfǒu]渡河,袭击魏军后方安邑(山西夏县西北禹王镇),魏王豹被俘。
武帝元狩四年(前),禁止私人铸铁器及煮盐,夏阳设铁官。
武帝元鼎四年(前),武帝经夏阳去汾阴(万荣县西南宝鼎)。元封五年(前),武帝又经夏阳巡河东祭后土,赦免夏阳死罪以下的囚犯,并免当年租赋。
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九月二十一日,本邑发生强烈地震(约6~7级),伤亡人,城廓部分被毁。
东汉
顺帝永和五年(),南匈奴句龙王吾斯、车纽等造反,攻河西,招诱右贤王合兵攻美稷(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杀朔方、代郡长吏,朝廷为防北方羌族袭击,将上郡治所迁至夏阳。
西晋
怀帝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倡修的汉太史司马迁祠墓落成,建有石室、石碑,并栽植柏树。
东晋十六国
前秦永兴年(~年),昭宣帝苻坚自临晋登龙门,对随从臣下说:“美哉,山河之固!娄敬有言‘关中四塞之国’,真不虚也!”
(注:娄敬号奉春君,因力主建都关中,反对出战匈奴,集合天下豪族于关中,受到刘邦赏识,封建信侯)
南北朝
西魏时(~),薛善任司农少卿,为同州夏阳县二十屯监。同时朝廷在夏阳诸山置铁冶,任薛善为冶监,每月役八千人,营造军器。
隋
开皇十八年(),改夏阳县为韩城县。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黄河龙门段水变清。宋大观元年至三年(~),连年春冬黄河韩郃[hé]段约百里许水变清。清康熙九年()夏,黄河龙门至河南陕州段水变清。康熙十九年()十一月六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黄河水变清。
大业十三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师至龙门。曾任过韩城尉的任瓖到龙门谒见,提出:“愿为一介之使,衔命入关,同州以东,必当款服。”并说:“于梁山船济,直指韩城,进逼郃阳,分取朝邑,孙华(冯翊人,先年举兵反隋,自号总管)诸人,必当相率而至。”李渊授任银青光禄大夫,为招慰大使,让陈演寿,史大奈率步骑六千,由梁山渡河,瓖果说降韩城,孙华、白玄度等均来降。
唐
唐高祖李渊武德三年(),韩城改属西韩州。
武德七年(),云德臣为治中(相当于副州长),率民自龙门引黄河,灌田60余顷。后河底日下,渠废。旧迹即今之骆驼项。
武德八年(),西韩州迁治韩城,领韩城、河西、郃阳三县。
唐高宗李治麟德元年~二年(~),王勃(初唐四杰之一)游韩城,作两赋:《夏日登韩城门楼序》、《夏日登龙门楼序》。城门楼序中有“韩城奥壤,昔时开战斗之场,秦塞雄都,今日列山河之郡”句。
宋
宋仁宗赵祯庆历七年(),永兴路(辖同州)都转运使包拯给仁宗皇帝上《请罢同州韩城冶户疏》指出韩城设铁冶务50多年,虽领有冶户余户,但官府每年仅得铁10万余斤。朝廷虽明令禁止私人采铁,但实际上私人卖铁者甚多。疏中建议:取消铁冶务,裁掉监官,让百姓任便炼铁,则铁价必然下跌,官府只按价收铁即可。
宋徽宗赵佶宣和七年()秋,芝川镇民众重修太史庙,建献殿、寝殿,塑太史公像。县令尹阳为修庙撰文,立碑。
宋高宗赵构建炎二年(年)正月,金兵侵入陕西。二月十九日,自龙门渡河。宋军守将沿河安抚使曲方统兵驻于韩城,每日饮酒作乐,不治军政。金人渡河时已有人来报,但曲不信,斥为谎言,待金人离城四里时,才急忙带兵逃走。
金
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四年(),修本邑(今金城)城池,筑土城,周长4里59步,高2丈5尺,城壕深2丈。设四门:东为迎旴[xù]、西为梁奕、南为澽[jù]浡[bó]、北为拱宸。
金宣宗完颜珣贞祐三年(年),韩城升为桢州,辖韩城、郃阳二县。
金哀宗正大六年()十二月,元兵自龙门渡河破韩城。第二年,大队元兵来韩,纵兵蹂躏,虏掠一空,惨状空前。
元
至元元年()七月,在禹门口河中巨石鲤鱼岛上建陕西大禹庙(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至元二年()复设桢州,韩城县治迁薛峰村东。至元六年()废桢州,韩城县治迁回原址。
明
洪武四年()重建文庙。设学宫明伦堂。
弘治十四年()正月初一,发生地震,至十五日尚有余震。总计倒房余间,压死余人。县东部平地裂缝,短者一丈,长者五丈,涌水溢流如河。
嘉靖二十年(),知县马攀龙倡修土门口头堰水利工程,引澽河水灌田,并立堰规,韩人为记其功在县城西建马公祠,今尚存。
嘉靖二十二年(),知县马春芳倡修芝川城(现已湮没),南北城门额分别书:“古韩雄镇”、“少梁古地”。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半,华县八级大地震波及韩城,“厥声轰轰,如万车自西北往东南去,倾仆庐舍,压损旄倪[máoní](老人和幼儿)”,“河堧[ruán]坝决裂,长逾十数丈,地翻泉出,几遍河滨”。
隆庆五年()始建城隍庙,至万历六年()竣工。
万历三十五年(),张士佩(累迁大司徒、南京户部尚书)撰成《韩城县志》。这是现存韩城最早的县志。
崇祯三年(),以砖砌本邑土城墙,上下各三尺。
崇祯八年()自六年()以来,气候干旱,农作物无收,民饥甚,食草根树皮,人相残。县署以官谷赈济,收遗婴。知县左懋[mào]第制《平准法》,禁私粜[tiào](卖出)。十一月,农民义军围攻薛峰(官兵设营守)20余日,又围攻芝川城10余日。十二月,起义军首领李闯王自宜川率义军来韩,与官军战于西原村、马庄村、西庄镇等处,又四路围攻县城,击杀韩郃营领兵李登务。
崇祯九年()正月初二日,农民起义军满天星部又围攻县城。十二月初二日,农民起义军再次围攻县城。
崇祯十一年()二月初二日,县令左懋第(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民族英雄。)倡议,在陈村修建白公祠(白居易之祖父在韩城有赐田,居香山下白田村)。
崇祯十三年()三月,薛国观(本邑人,累迁户、吏部尚书,进为武英殿大学士)奏准明廷,倡议地方官绅捐资,改土城为砖城,历时五月竣工。更四城门额,东为“黄河东带”,西为“梁奕西襟”,南为“溥彼韩城”,北为“龙门盛地”。
清
顺治元年()六月,大顺朝皇帝李自成率败军自龙门渡黄河,路过韩城,驻月余后南去。
顺治七年()明末历任巡抚之刘永祚(潭马村人),秘密练兵千余,据守周原堡寨,树反清复明旗帜。清派参将李勋等率大军进剿,两军在天地庙(董村南,庙已湮没)激战数日,刘兵败,永祚被擒杀。
康熙四十一年(2),曾任贵州巡抚之刘荫枢与曾任过县令的解咸一等,倡议捐资修建澽阳桥。后同州知府李星曜改名为毓秀桥(俗称南桥)。
康熙四十二年(3),花椒极盛,各原野、村墅俱树之。品种有大红袍、枸椒、黄色椒,行销江淮。
乾隆二十六年(年),庙后村王杰,被清高宗亲点殿试第一人(即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累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持文柄43年。
嘉庆十年()五月,山西省荣河县与本县沿河农民因争种河心滩地发生纠纷,经两省各级官吏勘察会商,挖壕筑埂为界,并立碑纪其事。
嘉庆十二年(),曾任淮扬道道台之井溢村人师彦公,捐银两,并立条规,资助举贡生童应试卷价和路费。
道光二年(),柳村寨村民郝宏胞、郝宏益倡导将小渠沟原有的土桥改建为石桥,以利南北车马、行人。自捐银两,自任建桥总督。桥成后,名为康济桥。
同治六年至七年(~)六年五月,回民起义军进逼神道岭,击溃民团后,长驱直入,攻占芝川镇。六月十九日,又袭击彭村一带,怀德团团正王明渊和他的两个儿子阵亡。七年六月十七日,回民义军又自西山入境,战败官军后,火烧西庄法王庙,二日后北去。十一月初四日,又至韩,官军千总张吉珍阵亡,义军北去。十一月二十三日,西捻军来县,驻三日,东渡山西。
同治十二年(),清政府提倡种植罂粟。全县80%的农户,将上等地种烟,贩毒、吸毒人数日渐增多,形成“家无烟灯受贱看,不撑烟灯事难办”的恶劣社会风气。
光绪三年至五年(~),连年大旱,麦、秋歉收,饥民饿死者甚多。官府对打富要粮的饥民残酷镇压。大池埝、西原一带要粮饥民被铡死余人。三年灾荒中全县减少7万人。
光绪五年()五月二十日下午,震中甘肃武都的八级地震波及本邑,震感持续1小时许,许多房屋被震塌。
光绪二十年(),瑞典国基督教传教土山如仁,由山西来到韩城,开始在柳枝村附近传教,后来又在县城东吉家寨设教堂。
光绪二十三年(),黄河泛溢,河下等九村“田产庐舍漂没无存”,“老弱孺妇辗转失所”。
光绪二十四年(),举人贾亦白、薛位创办《龙门报》宣传新政,一年后停刊。
光绪二十六年(),在京津等地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本邑不少村庄请教师,学硬斗,剪纸人,“烧洋鬼”,掀起反帝爱国浪潮。
光绪二十七年(),新任知县丁锡奎,追逼田赋。农民不堪忍受,群起“交农”(上交农具,表示不再种田)。
光绪三十一年(1),龙门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薛立人任堂长。王溶(曾任知县,入籍本邑)倡开冶户川铁矿,炼出生铁数十锭后,因成本过大而停办。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韩城邮寄代办所成立,至民国2年()升为二等甲级邮政局。
光绪三十四年(),举人薛位在城东吉家寨开办畜力纺织厂,这是韩城工业的萌芽。
宣统三年()十月,西安光复后,韩城哥老会成员段占彪、刘德功及县衙职员吉盛等,联络民团团总胡载之的马弁师锁儿,准备起义,后因师叛变告密,段、刘、吉等五人被胡逮捕杀害。
辛亥
民国元年()春,陕西省都督府令文经庵(南谢村人)任韩城县第一任知事。6月23日,冯仰华等40余人,成立演说会,宣传辛亥革命意义,启发民智。清末举人贾乐天、薛位,创办明伦堂女子小学,招收学生20余人。学生一律留短发,着黑色短裙,不缠足,除学文化课外,又有刺绣、编织等劳作课,众誉“开一代之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