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010228.html
郭下行政村位于壶口镇东北部塬上35公里处,辖8个自然村,共户人。上世纪90年代,村民们在老支书杨全兴带领下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苹果栽植面积达到余亩,所产苹果着色鲜艳,含糖量高,香味浓厚,品质优良,耐储运,在市场上“能征善战”,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郭下村也因此成为壶口镇苹果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受客观条件所限,郭下的销售渠道仍以果商上门收购为主,单一的销售方式导致优质苹果卖不上好价钱,“排头兵”沦为了“后进生”,这让新任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的杨文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让昔日“排头兵”蝶变新生,且看杨文红的“蝶变三策”。
以产兴业:加强产业培训突破发展瓶颈近年来,观光采摘、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果品销售新模式先后兴起,特别是随着沿黄观光路建成通车,公路沿线村庄纷纷建设观光采摘示范园吸引游客进园采摘,果品销售能力和效益明显提升。对比之下,郭下苹果面临的发展瓶颈主要就在务果技术和销售渠道两方面。为此,村“两委”先后组织举办了年苹果产业技术学习交流大会和多场果业技术培训会,邀请县果业中心技术人员现场讲授苹果管理技术,县就业中心专家培训电子商务及网络直播带货,提升果农务果水平及营销能力;推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建成高品质有机苹果示范园亩,其中高标准示范园50亩;去年通过苏陕协作结对帮扶渠道,与云南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吨梨果采购协议,亩云南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专用苹果宜川供应基地落地郭下。在基地示范引领下,制约发展的瓶颈正在一步步突破,今后将辐射、带动全镇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业强村: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年,郭下、史庄头、下塬头三个自然村移民安置工程顺利建成,户村民告别土窑洞,住上新平房,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年建成郭下村涝池1个,缓解了旱季灌溉用水短缺问题;建成果品冷藏库2座,总库容吨;建成三合一信号基站一座,移动光纤信号接入农户家中,实现了和外界的光纤直连。年,新修排水渠米,修建卫生厕所座,文化墙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1座、文化舞台1座,新修舞台周边围墙、后场化妆间、娱乐休憩平台各1处。党支部动员群众发挥聪明才智,砌花墙、围栅栏、修篱笆、种花草,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现在环境好了,感觉舒心多了!”正坐在新建的休息台上休息的村民们开心地说。提起新建的苹果交易市场,群众纷纷点头称赞:“这可是给咱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村支书杨文红指着宽敞整洁的苹果交易市场介绍道:“如今,每到苹果销售时节,往来的大车有了专门的停靠地,装车的速度也大大提升了。”
以文化人:培树文明村风打造善治乡村郭下村在西魏年间曾为“义川”县城所在地,因村庄位于城郭之下而得名。解放初期,“郭下小戏”曾在省城参加演出获得大奖。郭下村业余蒲剧团利用农闲时节排练剧目,在各地巡回演出,深受群众欢迎。作为壶口斗鼓三大发源地之一,郭下斗鼓队一直活跃在周边地区,6年经过重新挖掘整理排练后,多次代表壶口参加全县春节文艺会演并获得一等奖,还多次外出到西安、户县、洛川及山西吉县、孝义、稷山、永和等地演出,获得一致好评。今年50多岁的村民马学平,前些年因家中苹果受灾,为挣些“外快”补贴家用,他就来到羊家庄袁家大院,给游客表演斗鼓、唱陕北民歌。“每到旅游旺季,我就来打打斗鼓,一天挣多块钱,不少哩!每天跳跳蹦蹦,不仅锻炼身体,游客来了再照个相,可开心了!”去年8月,由郭下村爱心人士冯忠诚提议,杨江涛、姚袁远等12名爱心人士共同捐资3.8万元修建的“郭下村门楼”落成,为打造善治乡村竖起了精神标识。
如今,杨文红的“蝶变三策”已让郭下行政村这一昔日“排头兵”获得了蝶变新生。谈及未来的发展,杨文红表示:“我们将以‘培树文明乡风,打造善治乡村’为目标,引导村民积极践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自力更生发展致富产业,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携手走进新时代,过上幸福新生活。”
供稿:宜川县委组织部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