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皮炎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1/9052592.html
金秋九月,记者沿着黄河北上,去感受黄河的巨变,感受大河奔流满目新。昔日的荒坡披上了绿装,连绵的荒沙得到了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如今,我省万亩流动沙地得到固定半固定,陕西年均入黄泥沙量从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从天空中俯瞰陕西,黄河流过的地方已不再是人们印象之中的“黄土高坡”,而是充满生机的绿色。随着黄土高原逐渐变绿,黄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由浊变清。
黄河水质由“浊”变“清”
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基础性工作。
去年以来,清涧县组建水利水保、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等8个工作专班,加大力度推动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截至目前,清涧县累计排查黄河干流支流排口4个,其中雨洪口、滩涂口3个,经复测支流排口各项指标都不超标;存在支流排口问题1个,为无定河支流混合排口,年4—6月为V类水,其主要超标物为化学需氧量。”清涧县委常委、副县长高正刚说。排查结束后,清涧县立刻督促相关部门强化联合执法,对污染源进行治理,重点治理违规采砂、采矿,乱占耕地、林地,乱砍滥伐、毁林毁草等突出问题。今年3月,因流域某养殖场搬迁不力,该县纪委监委给予3名相关责任人员党纪处分,并责令该养殖场立即搬迁到位。
年,我省全面启动黄河流域陕西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要求,依据排污口三级排查技术指南等规定,摸清各类排污口的分布及数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等基本情况,建立台账清单,实行动态管理。西安、宝鸡、咸阳、铜川、延安、榆林等市结合城镇雨洪排口特点,探索城镇初期雨水收集处理方式,强化城镇雨洪排口管理手段,加大对借道排污等行为的监督管理力度。
行动开展以来,陕西共排查排污口个,黄河流域个,建立了全省排污口管理台账,建成“全省入河排污口矢量化图库”。黄河干流个存在问题的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今年上半年,黄河流域Ⅲ类以上水质断面59个,占比90.8%,同比增加12个断面,上升18.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3个,占比4.6%,同比减少1个断面,下降1.6个百分点。
从“黄中找绿”到“绿中找黄”
“二三十年前,这里满眼都是荒山,也就是你们印象中黄土高原的样子。一到大风天,黄沙漫天。一到雨天,流失的黄土源源不断输入黄河,‘一碗水半碗沙’就是形容以前的黄河。”宜川县副县长曹红星在回忆过去黄河生态环境时如是说。如今,黄河两岸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发展让黄河流域生态大变样。
9月20日,记者在宜川悬崖造林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示范点看到,坡度接近40度的陡峭山上,种满了树木,最高的已经长至2米多高。更令人吃惊的是,这里土层非常薄,很多地方用脚踩几下就露出山石。
山势陡峭、土层浅薄、风力较大、降水较少……每一个都是造林工程的“拦路虎”,而这些不利因素在这里全部聚集。即便如此,这里还是创造了奇迹。郁郁葱葱的树木,拦截了无数进河泥沙,也让黄河水越来越清。
黄河为什么黄?主要是河中含有大量泥沙,这也是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的重要原因。黄河污染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治理黄河,关键在减沙控沙。陕西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主任杨稳新介绍,遵循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分布规律,陕西以草固沙、以林拦沙、以坝留沙,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入黄河的泥沙量不断减少。
经过不懈努力,黄河水沙治理成绩显著,毛乌素沙地面积不断缩小,“人进沙退”使得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千米,陕西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6.8%、植被覆盖度达到60.7%、植被固碳量上升至.5克/平方米,淤地坝达到3.4万座、占全国58%,年均入黄泥沙量减至2.68亿吨左右,为黄河水沙调控和保障中下游堤防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跑田”变“三保田”
想要实现黄河流域的长久治理,需要让人与环境“共赢”,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俯瞰府谷县木瓜镇大柳树墕村塬上风景,层层梯田错落有致,宛若玉带绕山腰。多年前,这里还是荒坡一片。而现在,这些梯田已经成为大柳树墕村村民的“致富田”。
近年来,府谷县治理了1.56万亩坡耕地,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2万公斤,年直接经济效益达.64万元。据悉,“十四五”期间,府谷县还将规划实施13个项目区7.5万亩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进一步让生态之利惠及于民。
“‘坡改梯’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手段,可有效减轻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稳定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促进生态恢复,推动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良性循环发展。”榆林市水利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心工作人员白飞介绍,通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配套建设坡面水系等措施,能够高效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市累计实施并完成“坡改梯”项目38.29万亩,平均每年可拦蓄泥沙2.5万吨,增加蓄水能力18.75万立方米。曾经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一举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每年可增产粮食超5.7万吨,年增加农业产值约1.15亿元。
近年来,陕西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沿黄各市实施了一系列工程。延安建成包括骨干坝、中型坝在内的各类淤地坝座;在渭南,总投资4.85亿元的潼关县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试点工程建成……
黄河母亲换新颜。从污水治理到植树造林,从生态保护到富农兴产,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由“黄中找绿”向“绿中找黄”转变,这种“绿肥黄瘦”的景色,不仅使黄河焕发新生,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让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