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彭德怀本有机会收复延安,为何

年,彭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打完榆林战役后正在休整,休整的过程中,大家纷纷提出下一步的计划,当时有许多人都支持打回延安,收复延安,彭总却摇头选择了延安旁边的一座小县城,这是为何?彭总是出于怎样的思考呢?

不渡黄河拖住敌人

年,胡宗南占领延安后,大肆鼓吹取得重大胜利,但实际上得到的是一座空城,中央很明白蒋介石的想法,他想用胡宗南的嫡系部队,将中央赶出陕北,或者就地消灭,这样胡宗南就能作为一支预备队,随时支援到全国各大地区,能够将局面从死水变活。

为了不让敌人的目标得以实现,我军以少量兵力不断牵制胡宗南,使得胡宗南无法腾出手来,再派军队到中原地区增援,有效缓解了其他解放区的压力。

同时我军在运动战中,不断与胡宗南周旋,凭借陕北地形的复杂,加上良好的群众基础,敌人一头钻了进来,就像无头的苍蝇,按照道理来说,陕北各县都曾有人到过延安开会,许多百姓家中都有伟人的画像,不可能消息一丁点都没走漏,但伟人却仍能在陕北不暴露行踪,不可谓说国民党军队失掉了民心,国民党审问百姓,得到的答案永远都是只知道伟人还在陕北,至于在哪,不知道。这样的局面,将胡宗南本有的优势也被化解。在运动战中,我军先后设伏,取得了三战三捷的好成绩,成功地将胡宗南拖住。

局面转变反攻选择

到了年,局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军由原先的2万人已经发展到了7万多人。刘邓挺进大别山后,与华东野战军配合了起来,陈谢兵团也不到陕北,来到豫西,将战争打到外线,打到国民党占领的地区,能够有效减少对老解放区的负担,同时逼迫敌人将部队南调,将战争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中。

此时,胡宗南被迫将部队抽调,准备到中原战场上进行支援,28个旅被胡宗南抽调只剩下17个旅,可以说压力陡然减轻。

我军在两次攻打榆林后,经过休整,开始研究如何进行战略进攻。我军当时有以下几个选择,首先可以再打榆林,但当时我西北野战军最缺的是粮食,而且守卫榆林的邓宝珊,也已经选择了和谈,再打不合适。

其次就是和西面的马步芳等人激战,但另一面的胡宗南就可能借此机会将部队拉到中原战场上去,这就又给其他解放区增加了负担。因此这两条路都不太可取。

我军的选择最优秀的还是向南打关中,关中自古就是人杰地灵,进攻关中能解决粮食问题,同时将敌人调动,从整个战略层面上是最好的选择。

摆在眼前的有几个进攻目标,首先就是延安,延安对我军的意义重大,如果拿下延安,势必会对我军士气大涨。

许多战士们都认为这个目标不错,能够重新夺回延安,并且也能减轻中央的压力,中央在此时压力不小,本身敌人就重兵围剿,再加上需要处理决策一些全国性的事务,来回的奔走,没有安稳的驻地,食物短缺,如果能够回到延安,就能相对稳定一些。

彭总面对这样的提议,并没有赞同,他将目光放到了延安边上的一个小县城上,目光久久没有挪开,思量了许久,彭总最终决定,先打这个小县城,宜川。

彭总之所以没有选择延安,是因为攻下延安的意义虽然重大,但面临的困难可并不小,延安驻守的两个旅,又有工事守备,一旦攻坚的时候敌人从宜川和旁边的洛川进行增援,那要面临的敌人就更多了,如果集中主力歼灭援军,又有些困难。并且就算打下延安,中央重新回到此地,那就相当于在明面了,敌人的目标就从固守,变成了进攻延安,敌人将力量聚集就更难被消灭了。

而瞄准旁边的宜川,好处就有很多了,宜川在延安的东南面,隔着一条黄河,对面就是山西的吉县,这个地方敌人的兵力并不多,只有2个团,并且这个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攻占下来,我军就可以渡过黄河,参加山西等地的作战,还能从此获得来自晋西北解放区的一些物资上的支援。

彭总知道宜川这个地方,胡宗南不会放弃,宜川一旦放弃,就意味着我军来自后方的联系就更多了,他的局面就会更加被动。而他一旦增援,此时天气还未变暖,修筑工事多有不便,我军歼灭敌军的机会就更多了。这就是打“狼崽”,诱“老狼”。

彭总的作战方案很快就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彭总马上制定好计划,等待敌人上钩。

围城打援精心设伏

包围宜川城后,彭总细心嘱咐,要求攻城的部队给敌人创造错觉,感觉攻势很猛烈,但仍有救援的机会,一时半会打不下来。敌人就会派兵前来增援。

果然不出彭总所料,胡宗南此时还没意识到两军的力量转变,仍然自视甚高,认为我军派出了全部力量进行攻打宜川城,没有机会能够埋伏援军,得到求援信息后,马上命令刘戡带4个旅的兵力,迅速驰援。

刘戡沿着公路就向宜川前进,殊不知我军早已布好了口袋,等着他往里钻。我军派出部分人员,阻击刘戡,给刘戡造成错觉,认为自己没有大的危险,敌人派出的是小股部队,他仍然摆着进攻的姿态朝宜川前进。

等他到了瓦子街这块拥挤的地方驻扎,由于当天下雪,他连工事都没构筑,想着第二天迅速到宜川救援。这给我军创造了更大的机会,到了夜里两点,我军提前埋伏好的部队,已然截断了对方的退路,将刘戡等部包围在了瓦子街,刘戡此时想要突围,已经是插翅难逃了。经过两天的激战,刘戡大部被消灭,刘戡自尽而亡。

此后没了援军的宜川成了一座孤城,两天后,宜川就被我军解放,宜川战役就此结束。在这场战斗中,我军共消灭了敌军近3万余人,这场战斗后蒋介石匆忙将部队又重新调回西北增援,我军有力地支援了中原地区的作战。而在西北战场上,我军也占据了上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