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经过二十多年来的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歌曲《黄土高坡》中描述的陕北早已变换了模样。
7月20日~23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主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年宣传活动来到陕西。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小燕在启动座谈会上介绍,黄河流域陕西段已实现由黄变绿,全省绿色版图向北延伸公里,植被覆盖度达到60.68%,年均入黄泥沙量从年之前的8亿多吨降至2.7亿吨。
日前,红星新闻记者随同采访团来到陕西宜川县壶口周边悬崖造林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示范点,探寻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沿黄地区水土保持背后的秘密。
▲年陕西植被覆盖度
▲年陕西植被覆盖度
“石坑客土大苗”造林技术,悬崖造林成活率提升至90%
宜川地处渭北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黄河流经晋陕峡谷,沿岸山势陡峭,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便位于此。
宜川县林业局副局长郝云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里山势陡峭、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气候干旱、风力较大、兔害严重,治理难度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宜川当地沿黄造林人在十余年的不断探索试验中,成功总结出“石坑客土大苗”造林技术,用“砌磊石坑”的办法解决山势陡峭、留不住土的问题,用“回填客土”的办法解决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的问题,用“深栽深埋、根部培土”的办法解决风力较大问题,用栽植大苗的办法解决兔害严重问题。
“有了‘石坑客土大苗’造林技术,晋陕峡谷造林成活率由60%提高到目前的90%。”郝云峰如是说。
▲宜川县壶口周边悬崖造林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示范点红星新闻记者张炎良摄
组建8支专业造林队,完成石坑造林亩
王永红是宜川县薛家坪林场造林队队长,从年开始,他便和队员们一直从事着造林工作。
王永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像他这样的专业造林队在宜川县目前共有8支。在县里指导及各支队伍相互交流、总结经验下,造林队执行统一的造林技术标准、统一的造林技术规程,全面提升造林质量。
十余年来,王永红和他的造林队在悬崖边一共种下多万棵树。在全县造林人的共同努力下,宜川县完成石坑造林亩,全县治理荒山面积40多万亩,壶口瀑布周围林木覆盖率达到80%。
▲宜川县专业造林队沿黄河悬崖造林
“实践证明,越是生态系统不完备的地方,水土流失越严重,越是地势陡峭的地方,水土流失越严重。”郝云峰介绍,晋陕峡谷不仅陡峭,而且现有植被基本为草灌,缺少乔木林,因此栽植一定数量的乔木母树,对于促进黄河沿岸生态恢复将发挥重要作用,能有效减少当地及下游地区洪涝灾害。
郝云峰补充道,以前的晋陕峡谷到处是突兀的岩石、裸露的黄土、稀疏的草本,随着沿黄造林,晋陕峡谷由黄变绿,现在森林也融入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大大增加壶口瀑布的舒适性和观赏性,提升壶口瀑布的旅游质量和旅游品位。
红星新闻记者张炎良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